复工的电影院里 三个男人的一场少年梦

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浩瀚体育官方网站首页

复工的电影院里 三个男人的一场少年梦

  • 产品概述

  在国内的纪录片圈子里,一部出色的作品是「藏」不住的。从立项、拍摄到剪辑,各种资源和关注会不自觉地为有潜质的纪录片保驾护航。《棒!少年》就是一个例子:业内认可的青年导演,难得一见的好故事,工业级的制作水准,堪称奢侈的后期阵容,以及业内人士的高频推荐,让我们对这部作品充满好奇和期待。

  入围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棒!少年》终于高调亮相。作为影展官方纪录片合作平台,Figure也成为该片在西宁首映之后主创团队接受专访的第一家媒体。

  7月28日,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已经开幕两天,满足观众各方位期待的「大爆款」影片还迟迟没再次出现。纪录片《棒!少年》的放映,被安排在了这一天第一场。

  青海大剧院音乐厅当天的有效观影席位早已被预约一空。电影开始后,剧院门口仍有200多位观众在排队等待候补入场。

  从入围本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甚至能够说是从立项阶段起,《棒!少年》就备受关注与期待。

  《棒!少年》记录了强棒天使棒球队教练和一群少年队员的故事。这并不是一支普通的球队,片方的剧情介绍里是这么说的:北京市郊,一群困境儿童在70多岁老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棒球。少年马虎的到来打破了宁静,他在队中淘气打闹、拉帮结派,成了队员和教练的眼中钉。由于拆迁等原因,他们被要求限期搬离现有的棒球基地。半年后,球队将代表亚太区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级少棒比赛。少年们能否团结一心,突破自我?基地和孩子们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

  从某种程度上,剧情片、类型片所需的种种要素,这部「幸运」的纪实电影都具备了。最后需要揭晓的答案,是这个绝佳题材被创作成电影的过程中,完成度究竟有多高?

  影片结束后,伴随片尾曲响起,现场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是电影放映久未出现的场景,也让FIRST迎来了第一次观影高潮。虽没语言交流,人们却用掌声的节奏和力度表达着相同的情绪:「太牛了!纪录片怎么能拍得这么好?」

  彼时,《棒!少年》的导演许慧晶,强棒天使棒球队创始人兼教练孙岭峰,以及片子主人公马虎也坐在音乐厅里,与三百多位观众一样,第一次在大银幕前看完影片。

  在随后进行的主创团队交流环节,三人被请到台前。刚刚平息的掌声变成了持续的欢呼,再次突破了言语赞美所能表达的敬意。在现场的人,几乎能完全代入傲立于台上的三个男人此刻的心情:原来梦想实现,是这种感觉的。

  少年马虎并不清楚,西宁市到他家乡宁夏西海固的路途,只有500多公里——在大部分人的地理认知中,它们属于同一个地方:大西北。

  当被问到想不想顺路回家去看看时,马虎有些许茫然。好久没有回过家乡,在他心里,棒球基地已经自己的「家」。倒是孙教练在一边提醒:「你爸要是看了这个电影,肯定揍你。」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马虎却有点尴尬,大概是终于想到自己当年无法无天的样子已经被镜头「记录在案」,还被拍成了电影——影片中,当年那个不到十二岁的小男孩,到处惹祸、天不怕地不怕,却在和爸爸打电话时说了不少「岁月静好」的谎言:有十五个小队员,都对我可好了。

  强棒天使棒球队自成立以来,不仅被拍成了纪录片,也成为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报道对象,马虎的身世同时被一次次提及:幼年时,母亲不堪忍受父亲酗酒家暴,离家出走,后来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留下马虎跟着奶奶长大,生活贫苦加上奶奶精力有限,让他在经年累月的衣食无着中艰难长大……

  但就像西海固那片荒凉贫瘠但生命力异常顽强的土地一样,马虎骨子里偏偏带着一股打不死的狠劲。导演许慧晶曾评价马虎:「很多人喜欢马虎,但不是马虎——他的性格和自我的调节的能力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强大的韧性需要强大的自信支撑,「当老大」就是马虎少年时期的执念。因为这个目标,他自然而然形成了好斗的性格。在家乡时反抗高年级的欺负,来到北京又不停招惹老队员——马虎与别的队员之间矛盾,几乎成为贯穿纪录片的主线之一——那时他还没意识到,集体生活的规则要远远强于他的个人意志。

  马虎的认知里,「当老大」是一种「利他」行为,他愿意带着其他人一起听歌、跳舞、研究新玩意,保护他们不受别人欺负。这种性格其实很适合成为一名运动员。所以,即使在马虎初来乍到时候,几位教练对他的管束很严格,但是私底下也会互相通气:「不要压得太狠,一下子把他把他弄蔫了,他的那个冲劲还是要保留。」

  距离《棒!少年》拍摄完成已经过去两年多,即将年满15岁的马虎已经是一个肤色黝黑、身形健美、面部轮廓深邃的帅气小伙,和影片中那个长着一张圆脸、稚气未脱的男孩发生了很大变化。

  外貌的改变往往是一个少年成长经历的外化。出现在观众面前时,马虎肉眼可见地变得沉稳了,但眼神中锐气依然——「这里的社会太大,他们都不同意我当老大」,这句话到现在还是马虎的微信朋友圈个性签名。

  据孙教练介绍,马虎现在已经具备了职业水平,也被国内多家俱乐部看中。马虎也将努力目标从「能打上专业队」变成「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Figure导演有心想逗逗马虎,就问他:「如果现在不让你打棒球了,你想干什么?」马虎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打棒球了我也有想做的事,我可以当歌星、跳街舞,也可以当瓦工,搞发明……」

  听到这样的答案,确定今天的马虎真的长大,已经足够强大和成熟。未来成为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凭借自己的努力,总能做成一件事的信心,是马虎最强大的武器,也是他的未来。

  如果不是在国内这种棒球运动并不普及的环境里,孙岭峰的履历足以让他在退役后依然享受明星待遇:中国棒球联赛的三届盗垒王,曾担任过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

  退役十年以来,他一直从事与棒球相关的工作,甚至希望成为「中国棒球职业化之父」。但慢慢的,他意识到改变中国棒球运动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国人对棒球的认可度,组建一支特质鲜明的少年棒球队的想法由此诞生。后来,这支棒球队确定为公益性质,队员全部由极度贫苦家庭儿童、孤儿和事实孤儿组成。

  完成这件事的难度远超孙岭峰的预料,生存的压力始终是横亘在他面前的难题。他和几个创始人靠买房买车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媒体的持续报道,「强棒」的知名度极大的提升,各种社会力量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棒球基地目前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最新的「基地」不仅训练场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外面还有菜园、果园、动物园,甚至开发了面向社会的棒球夏令营活动。人在西宁,孙教练就开始怀念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基地和「还有几十只‘饿狼’等着喂食」。

  孙岭峰和自己的恩师、国家棒球队老教练张锦新携手培养出的第一批小球员,已经具备了国内同年龄段的顶级水平,未来有望向各支专业队输出人才。不久之前,「强棒」又从四川大凉山地区招收了18个贫困儿童。目前基地里共有42个队员,其中10个是女队员。

  小姑娘们的温柔和贴心让孙教练颇感欣慰,基地里男孩女孩们一起训练、一起采摘、一起嬉笑的生活,比他曾经预想得更像一个真正的家。

  但外界对于孙岭峰和棒球基地的质疑似乎从未终止。2015年,体育培训行业成为投资风口,孙岭峰在棒球领域的知名度和振兴中国棒球产业的雄心壮志,帮他拿到了「创新工场」的风险投资。也是从那时起,与投资人的矛盾、与队员家长之间的分歧,以及小队员不时爆发的叛逆都曾令他焦头烂额,甚至百口难辩。偶尔,孙教练也会在朋友圈发一条鸡汤文安慰自己:「回到现实继续努力,时间会证明一切!」

  在外人看来,棒球基地现在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电影《棒!少年》的成功有可能带来持续的关注和效益。但眼前的「孩子王」和五年前那个西服革履、誓言成为「棒球培训行业独角兽」的孙岭峰几乎判若两人。

  当被问及在北京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为啥不去做让自己收入更高的事业时,孙教练用自己和恩师、爱徒的关系来解释:「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作为一个师父,既然带进来就要对他负责,而且一直负责下去,当时我师父对我就是这么做的,到现在还在没日没夜地带他们。我觉得只有这么做,一代一代才会更好。」

  最后,他一半认真一半自嘲地说:「每天都忙着到处去找钱,就顾不上想值不值得、有没有人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李诞曾在节目中自嘲:脱口秀演员在艺人「鄙视链」中处于比较靠下的位置。如果这条鄙视链事实存在的话,纪录片导演应该在哪个位置呢?他们真的存在吗?即使在被公认「出圈」的纪录片作品,例如《厉害了!我的国》《二十二》《四个春天》这些影片,谁又能记住它们的导演是谁呢?

  不仅蹭不到「导演」的光环,拍纪录片还很难赚到钱。即便如此,仍有年轻电影人主动投身纪录片领域。许慧晶导演就是这里面一个。

  他从学生时代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前几部作品颇受瞩目,被认为是国内年轻的纪录片导演中的佼佼者。但这也改变不了他无法靠纪录片维持生计的状态,曾经被迫兼职甚至改行:「中间也是各种离开这个行业,去电视台,去服装公司,做很多其他事情,最后就觉得还是这个有意思,所以又回来。」

  《棒!少年》无疑是许导演的厚积薄发。西宁首映6天之后,这部影片几乎丝毫没有悬念地拿到了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和观众选择奖(纪录片类)两个重要奖项。同期豆瓣评分高达9.1分,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纪录片之一。

  对于许慧晶来说,作品的意义远不止于获奖和赢得口碑。按照他自己的算法,《棒!少年》的完成时间刚好是自己从青年跨入中年的阶段。这种感受在到西宁参加「青年电影展」时尤为突出:「2013年来过,那时候(一起参展的导演)基本都是同龄的,我觉得我比他们还年轻。今年猛地发现,怎么我成年龄最大的,那些‘老人家’都去哪儿了?」

  相比年龄的增长,导演更看重的是作品有没有变化,这也是他创作激情的源动力:「可能是受学习当代艺术的影响,我尽量不去重复自己,从拍摄方式、选题角度或选题方向,都会不停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尝试新的东西。棒球这样的一个东西,我觉得好玩、有意思,我就想做那样的东西。」

  预知电影主题的观众,很多人都期待这是一部像《决战慕尼黑》、《百万美元宝贝》、《摔跤吧!爸爸》那样非常燃、非常炸裂的体育类型片。但《棒!少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真实电影」,没有特意追求「大逆转」的效果。对此,许慧晶坦白说自己也曾经希望拍到一个传奇:「但我们要面对现实。我希望它是一个可以和观众去互动的东西,你们可以拿出来去讨论的。不是说我们拍了一个东西,走了一些影展就消失了。」

  导演随着创作而变化的哲学观点,也在影响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判断:「这个片子对我的影响,是它好像让我一下子长大了。我对素材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世界观都更成熟了。大家一直在说纪录片的社会责任。很多人说,我们是呈现问题的,我们不是处理问题的。我觉得这些片子只是把问题呈现出来,对拍摄对象能起到啥作业?有时候起的还是反作用。我希望它(《棒!少年》)能产生一个正的作用。」

  《棒!少年》是「幸运」的,国内头部互联网视频公司爱奇艺资金和团队的加入、纪录片机构CNEX团队的助力等各种资源与关注,提供了成就一部优质纪录片的基础保障,这部片子也确实兑现了潜质。而在FIRST影展上收获的奖项与口碑,也许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成《棒!少年》被搬上大银屏,全国放映。自从2019年初《四个春天》拿下票房口碑的双线大捷后,国产纪录片已经很久没有响亮的作品了。所以我们给许慧晶导演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对上院线抱有很高的期待?

  「我觉得做《棒!少年》这个片子,它的核心是人性本善,很多东西是通过善意的东西建立起来的。当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出来,当然是希望真正的能帮助到这些小朋友,它是有这个可能性的。我想寻找可能性和希望。」许慧晶导演回答说:「很多东西都需要基础,纪录片需要基础,棒球也需要群众基础,需要有很多人去喜欢它,需要这个行业有更多、更强的受众,需要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既然大家都觉得它那么好,为什么不能让很多人去看到?」

上一篇:文娱频道2023-12-11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