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实录(文+图)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底板

“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实录(文+图)

2024-10-07 底板
  • 产品概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讲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甘肃发展故事,全方面展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的成效,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9月30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白银专场。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延保围绕“工业强市 创新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实践新篇章”,介绍新中国成立75年来,白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白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永宏,副市长冯汉颋、潘新。

  今天是“牢记嘱托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延保先生,请他围绕“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实践新篇章”,介绍新中国成立75年来,白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白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永宏先生,副市长冯汉颋先生、副市长潘新先生。

  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和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期,特别高兴借助“牢记嘱托、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台,向大家介绍白银的情况。首先,我代表白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白银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因矿得名、因企设市。1956年震惊世界的凤凰山大爆破,拉开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序幕。当年的开拓者以“打个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英雄气概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缔造了驰名中外的“铜城”。1985年恢复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业奉献,在一片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对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不动摇,深入推动“四强”行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

  我们坚持“做大总量、扩大增量”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快了。始终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个任务,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省市列重点项目679个、完成投资1460亿元;累计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180亿元,支持项目561个,有力支撑经济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2.3亿元,是2020年的1.4倍,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县域经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仅有白银区,2023年增加到3个,平川区、靖远县分别突破100亿元,白银区突破200亿元,连续3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县域经济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的历史跨越。

  我们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底盘更稳了。工业是白银的根与魂,工业强则白银强,产业兴则白银兴。这些年,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加快构建具有白银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深耕有色、稀土、化工等产业链,建成国内单体顶级规模的稀土萃取分离生产线,全市有色金属产能突破百万吨,铜产能达到40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量达到5万吨,均较“十三五”实现了翻番。落地白银的世界单体顶级规模、国内第一条全自动钛白粉生产线,依托白银集团、银光公司、靖煤集团生产的废副产品,以循环产业为突破口,相互融合、互为原料、变废为宝,实现了钛白粉、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三大产业的耦合共生。“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增长89.46%、增加值累计增长26.67%。推动新兴起的产业聚链成群。全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化的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白银集团20万吨高导新材料、稀土公司1.2万吨稀土金属等项目建成投产,时代瑞象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百万千瓦风光离网制氢、“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新能源装机319.7万千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达到43.1%。数字化的经济主体达到1.21万户、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7.34亿元。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2%。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以科技向“新”,引领产业向“高”,认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1家,白银科技公司孵化器先后7次获国家考核优秀(A类)评价,我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顺利投产,高纯铼条和高纯碲生产线填补了我省该产业空白,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9.5%,正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样品”变成“商品”。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后劲更足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我们注重向改革要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房屋“登记难”“标准地”等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在全省率先取消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把每年的6月14日设定为“白银企业家日”,精心呵护公司发展壮大。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目前经营主体达到15.54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20.36%。我们注重向招商要动力。深入推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十四五”以来,共签约项目303个,签约金额967.95亿元,到位资金839.92亿元,招商引资的体量质量同步提升。我们注重向开放要空间。现有外贸企业39家,较“十三五”末增加15家,“十四五”以来,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39.46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2023年首次突破年进出口总值百亿元大关。白银正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

  我们坚持“中心带动、城乡融合”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韧性更强了。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56.54%提高到2023年的59.48%,高出全省中等水准4个百分点。加强城乡基本的建设。建成西北唯一的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26.25公里,并荣获“鲁班奖”;加快建设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开辟了城市“第二水源”;建成国道341线线白银至景泰等干线景礼高速纳入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1.22万公里;中兰客专2022年建成通车,圆了白银人民的“高铁梦”;完成10大生态公园建设,改造提升后的金岭公园飞瀑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休闲运动闲适自然,“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就近健身”慢慢的变成了现实;建成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让14.54万人吃上了黄河水、45.51万亩旱地变成了“丰收田”。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构建“4+4+N”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实施高标准农田161.39万亩,畜禽饲养量、特色种植业面积分别达到1733.79万头只和358.94万亩,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500家、7115家,现有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8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5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优质特色农产品不仅卖得出去,而且卖出了好价钱。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建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254个,绘就了“有山有水、有形有魂、有韵有质”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赋能”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底色更靓了。黄河呈“S”形流经白银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总流程的28.3%,是黄河甘肃出界段最后一道“闸门”。白银人民生活在黄河边,精心呵护绿水青山、碧水蓝天,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努力让白银的“天更蓝”,加快建设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城区PM2.5、PM10等6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我们努力让白银的“水更净”,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黄河白银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标准,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8.16%。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长期以来泥沙含量大,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被会宁群众称作“泥沙河”“苦水河”,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现在的祖厉河水清、岸洁、景美,成为了一条造福沿岸百姓的幸福河。我们努力让白银的“地更绿”,“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74.43万亩,荒漠化土地减少47.1万亩。“因煤设企、因企设区”的平川区创新“国家储备林+N”模式,加速推进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实现了“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良性循环。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创稳”不动摇,白银现代化建设的质感更好了。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每年85%以上的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就业创业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32万人,年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万人以上,2023年全市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455元和13752元,比2020年增长19.2%和28.4%。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21年的每人每年7476元、4788元提高到8400元、558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供养标准由2021年的每人每年9732元、6816元提高到10920元、7260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学在白银”品牌,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42%,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医疗体系日益完善。实施中央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8天,人均住院费用降至5649.6元,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养老服务快速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别达到116个、512个,覆盖率达到74%、73%,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温度、更有品质。住房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项目162个3.9万套,惠及居民31万余人;完成农房抗震改造4565户,城市人居住房面积达到40.6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长3.25平方米。主动创稳不断深化。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无案件、无事故、无”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稳妥防范化解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底色更厚、生活质量更高。

  感谢张市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黄河流经白银全长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总流程的28.3%,请问近几年白银市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白银在全省生态格局中承担着“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重大责任,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5年来,我们深入学习习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精心谋划部署,加力推动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打造保护治理的黄河示范带。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对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在内的生态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围绕陇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黄河上游高水平发展创新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区建设,高质量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指导5个县区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实施方案、有关部门编制了各自行业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1+5+N”规划体系。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全市共实施生态、水利等重点项目453个,总投资238.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23亿元。

  二是注重生态修复,打造永久安澜的黄河生态带。依托祖厉河流域国家试点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坡耕地治理等重点项目12个。今年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白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是全省唯一入围的市州。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以来,累计治理河道194公里,新建淤地坝18座,治理及新修梯田33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2.3平方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138户,14963名群众摆脱灾害威胁;投入资金6.29亿元,修复土地2.97万亩,治理含铬污染土壤30.62万立方米;完成黄河入河口整治575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4%,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率达到85.7%。

  三是注重廊道建设,打造绚丽多彩的黄河风情带。高标准打造黄河白银段生态廊道,凝练“三北”工程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35.58亿元,加快构建“两屏两带三廊四山五基地”绿色生态体系。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94.9万亩。加强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出台《永泰城址保护条例》,实施文物保护项目33个。充分放大黄河贯境连线优势,坚持景点沿黄河布局、线路沿黄河设计、功能沿黄河配套,打造和美乡村254个,形成了一批以黄河风情游为龙头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品牌效应进一步释放。今年1-8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687.61万人次、增长49.3%,实现旅游花费90亿元、增长129%。

  四是注重产业带动,打造动能强劲的黄河经济带。扎实开展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对“两高”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2023年较2020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6%。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点火投产,炼铜工艺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平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园区2家,我市和白银高新区入选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和产业园区。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和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市经济林栽植面积达到148.7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绿色转型发展等重点任务,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白银贡献。

  记者:白银是一座依托铜矿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近年来,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落实省委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部署,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以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强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大提速。今年上半年,白银市人民政府在全省工业经济“双过半”作出贡献的12个市州人民政府中排名第二位;全市14户企业被评为作出贡献企业。从四个方面总结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工业基础支撑有力。白银因企设市,工业基础雄厚。先后建成了白银集团、靖煤集团、银光集团、甘肃稀土等骨干企业,具有年产煤炭1846万吨、有色金属104万吨、稀土5万吨的生产能力。白银集团是新中国有色工业的“长子”,甘肃稀土是中国稀土行业的奠基型企业,中天新材料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无机氟化工生产基地、90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产能全国第一。白银已发展成为全国顶级规模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二是总量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7.8%、排名全省第4位;有色、稀土产能较“十三五”末翻番,全市规上工业产值953亿元、增长10.5%,较“十三五”末增长89.46%;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2.3亿元、增长39.2%,较“十三五”末增长245%。2024年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排名全省第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57.8%,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总实力展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技术创新方面:坚持做大做强“兰白”两区金字招牌,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家、工业设计中心12家,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备案160项。三化改造方面:5G在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的渗透率达到100%,建成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1家、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1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数字化车间9家,6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全市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3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

  四是新兴起的产业聚链成群。白银是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是国内聚氨酯产业和含能材料生产基地,拥有独特的光气资源,光化、氢化、硝化、氟化技术国内领先,光气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无机盐化工发展迅速。先后实施了甘肃奥森豪威、银高储能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项目,着力构建“正负极、集流体、电解液材料电芯-电池”全产业链;以皓天、华实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实现了化工原料到中间体到原料药的产业迈进;以刘化集团为主导的煤炭高效清洁综合利用产业,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坚持“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发展理念,打造“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战略布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将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增长动力源。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创新发展”,着力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现代工业产业总实力,加快构筑工业发展新格局。

  记者:近年来,白银市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做了哪些工作?

  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区的地理区位特点,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举全力打造沿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刚才延保市长介绍了相关情况,我再从以下5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致力粮食安全,实施稳粮保供行动。我们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方面,我们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8.65万亩(其中新建243.9万亩、改造提升4.75万亩),实现年新增粮食8500多万公斤。会宁、靖远、景泰成为全国产粮大县,景泰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藏粮于技”,稳步实施白银市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五年行动,今年已建成65个高产高效示范点,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获得示范推广,全市完成粮食种植培养面积400.85万亩,超任务5.85万亩,夏粮已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老百姓普遍反映今年庄稼长势多年少有。

  二是致力乡村振兴,实施成果巩固行动。我们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省率先建立脱贫人口收入分析制度,创新建立“五覆盖一督查”长效工作机制,高效运转“一键报贫”系统,全市累计识别5106户22245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项,消除风险3301户14022人。今年落实和争取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资金共计15.84亿元,安排实施项目528个,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致力产业培育,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我们加快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了“4+4+N”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目前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1733.8万头只,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58.9万亩,“会宁小杂粮”“靖远羊羔肉”等农产品享誉全国,白银市被确定为全省设施农业建设奖补试点市,会宁、靖远、景泰分别被国家纳入马铃薯、肉羊、高原夏菜、甘味生猪产业集群,平川水泉镇、会宁河畔镇等5个乡镇列入国家产业强镇。特色产业的培育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今年靖远县高湾镇文崖村全力发展硒砂瓜产业,全村种植硒砂瓜2.1万亩,平均亩产4000斤,户均收入8.7万元。我们大力招商引资,今年农业方面签约金额达30.5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3个。

  四是致力循环农业,实施高效节水行动。一方面,我们紧扣农业优先型定位,推进调蓄水池建设,今年已建成调蓄水池39座,总容积162.6万立方米,在建调蓄水池34座,总容积954.4万立方米,建成后全市调蓄水池总库容将达到2520万立方米。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推进灌区农业结构调整,打造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32个,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9万亩,农业节水之路越走越宽,效果慢慢的变好。今年景泰县上沙沃镇通过“由小变大、连片开发、节水灌溉、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实现了“巴掌田”到“大条田”,“低产田”到“高效田”的转变,单就节水这一项来说,一亩地节水约300方,节省成本约100元。

  五是致力乡村建设,实施示范创建行动。我们坚持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市“一带两区三线”重点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693个村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928个,“积分超市”368家,村级互助幸福院15个,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的治理作用,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会宁县红堡子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景泰县芦阳村等5个村被评为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我们因村施策,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上半年全市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8639.5万元,村均收入12.3万元。

  下一步,白银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对农业产业进行工业化谋划和推进,以产业为平台集聚要素,以增收为目标延伸链条,努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更多阶段性成果,全力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迈进。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白银实际,请您谈一谈白银下一步工作的着力重点?

  面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要充分的发挥兰州、白银区位、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合理地布局产业,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带动全省发展”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安排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对白银高水平发展的工作要求,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不动摇,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地、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和兰白经济圈协同发展重要增长极“三地一极”,奋力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白银力量。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经济总量达到770亿元以上。

  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地: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高水平建设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现代工业产业总实力,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到2025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达到25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以上。

  全力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方向,大力引进现代加工公司,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形成一批生产设施化、科技集成化、产业生态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出效益,打造沿黄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经济带。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6%以上,一产增加值达到141亿元以上。

  全力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抓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不断的提高生态保护修复、深度节水控水、污染综合防治、发展生态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到2025年,力争林草覆盖率达到62%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70%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

  全力打造兰白经济圈协同发展重要增长极:充分把握兰白经济圈建设的有利契机,聚焦产业、人才、设施、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持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与兰州市、兰州新区等地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作联动的格局,切实提升对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直以来对白银发展的关心支持,真诚邀请大家多到白银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白银的发展变化,体验白银的民间传统文化,领略白银的山水风光,记录白银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挖掘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出色、更出彩。真诚希望我们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张市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接下来,我们将举行“牢记嘱托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南专场,请记者朋友稍事休息后继续参加。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